北京灵活用工平台
近几年来看,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十分迅速的,而其中互联网的发展也是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
地址:北京 山东 安徽 湖北
微信:请留言咨询灵活用工平台
电话:请留言咨询灵活用工平台
邮箱:请留言咨询灵活用工平台
时间:2021-06-21 11:56 作者:灵活用工平台 点击:
税务筹划是一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降低纳税人负担的经济行为。作为一种“双向选择”的税务筹划,既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履行纳税义务,也要求税务机关严格“依法治税”。税务筹划对于企业降低纳税负担,获得时间价值,实现涉税零风险,追求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可采用下列6种方法
一、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选择投资领域和投资行业。
投资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实施税收筹划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形成了以产业优惠为主导,区域优惠为补充,兼顾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地区税收优惠仅保留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被取消。促进科技创新、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所以,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税率和减免税收的优惠。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了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
2.工业投资税收优惠。工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对国家需要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农林牧渔业,免缴所得税;对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免缴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对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抵免。
3.优惠就业安置政策。对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企业为安置残疾人员支付100%的加计扣除额,为安置特殊人员(如下岗职工、待业人员、专业人员等)为就业而支付的加计扣除额。凡企业录用下岗职工、残疾职工等,均可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公司可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分析哪些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在工作成本、培训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考虑录用上述人员与一般人员的差别,在不影响企业效率的前提下,尽量录用可以享受优惠的特殊人员。
二、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税务筹划。
有一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其组织形式,来筹划其纳税问题。如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按照国际惯例以法人为企业所得税界定纳税人,原来内资企业所得税独立核算的标准不再适用,同时规定无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汇总到总机构统一纳税。独立纳税和汇总纳税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对总机构的税负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企业可以根据新规定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选择。子公司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实体;分公司是指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责任和义务的实体。分支机构盈利情况、分支机构是否享受优惠税率等,都是企业组织形式要考虑的因素。
三、运用折旧法进行纳税筹划。
折旧是指为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将其转作成本或期间费用的一部分,折旧的计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以及应纳所得税的多少。由于折旧有抵税作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所需缴纳的所得税额也不一样。企业可以利用折旧法进行纳税筹划。
四、运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在确定主营业务成本核算中,存货的确定是重要内容,对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和所得税有较大的影响。公司可以通过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量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不能使用后进先出法。
五、利用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
不同的销售方式选择对企业资金的流入和企业收益的实现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销售方式在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也不一样。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控制确认收入的时间,合理地分配收入年度,可以使企业在经营中获得延迟纳税的税收效益。
六、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
支出是指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根据税法规定,应尽可能在当期支出中列支,减少应缴所得税,合法延期纳税,以获取税收上的好处。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分为三类:
第一,允许据实全额扣除的项目,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依法依规提取的环保、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等。
第二,有比例限制的部分扣除项目,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广告业务宣传费、工会经费等三项支出,企业要控制这些支出的规模和比例,不能超过可以扣除的数额,否则就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第三,允许加减扣除的项目,包括企业的研发费用和为安置残疾人支付的工资等。为了充分发挥抵免的作用,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这类支出的数额。
准予据实全额扣除的费用,可以全额抵减,从而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其列足用足。对税法规定的定额标准,应尽量不要超过定额标准,定额内的部分全额列支;定额外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应并入利润纳税。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各种费用的税点控制。